-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473513
- 1版
- 89841
- 46254522-9
- 平装
- 16开
- 2017-04
- 350
- 243
- 理学
- 生态学
- Q149
- 生态类
- 研究生及以上
景观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关于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研究的宏观生态学分支学科,着重分析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地表空间单元的整体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功能协调以及动态变化,尤其突出空间格局和生态学过程的多尺度相互作用研究。本书重点介绍了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框架和学科发展沿革及理论基础、景观组分类型及特征、景观结构与格局、景观生态过程、景观生态服务功能、景观动态及成因、景观生态学数量分析方法及景观生态学的重点应用领域。全书在详细总结和整理国内外最新经典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围绕景观生态学最基础的知识点进行结构和内容组织,内容广度和深度合理。
本书可作为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农林科学、城乡规划、景观设计等专业课教材,也可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自然资源管理、城乡规划与建设等相关领域的科研、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
- 由中国生态学会景观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和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组织,国内16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25位中青年专家共同编撰
- 国内第一部面向景观生态学本科生教学需求的专业课教材,知识点提炼和内容组织结构合理,内容编写和案例选择力求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学科本科教学需求
- 系统梳理了景观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并涵盖经典研究成果;以专栏的形式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相关知识和背景资料,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前辅文
第1章 景观生态学概论
1.1 景观与景观生态学
1.1.1 景观的生态学内涵
1.1.2 景观生态学
1.2 景观生态学的学科特色
1.2.1 聚焦景观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1.2.2 强调整体性交叉和跨学科发展
1.2.3 注重人为活动效应及应用研究
1.3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3.1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研究
1.3.2 景观生态学的方法论研究
1.3.3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研究
1.4 景观生态学学科发展沿革
1.4.1 国际景观生态学发展沿革
1.4.2 我国景观生态学发展沿革
参考文献
第2章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2.1 等级理论与尺度
2.1.1 等级理论
2.1.2 多尺度系统
2.2 地域分异理论
2.2.1 地域分异规律:概念、构成与影响因素
2.2.2 空间异质性: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地域分异
2.3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2.3.1 岛屿生物地理学的主要内容
2.3.2 岛屿生物地理学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2.3.3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在景观生态学应用中的局限性
2.4 复合种群理论
2.4.1 复合种群的概念
2.4.2 复合种群动态
2.4.3 复合种群理论与景观生态学的结合
2.4.4 复合种群理论的应用价值
2.5 渗透理论
2.5.1 渗透理论及其生态学意义
2.5.2 渗透理论与生境连接度
2.5.3 渗透理论在景观模型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3章 景观组分与景观分类
3.1 斑块
3.1.1 斑块的类型
3.1.2 斑块的结构特征及其生态功能
3.2 廊道
3.2.1 廊道的类型
3.2.2 廊道的结构特征及其生态功能
3.3 基质
3.3.1 基质的判断标准
3.3.2 基质的结构特征及其生态功能
3.4 景观分类
参考文献
第4章 景观结构与格局
4.1 景观结构与格局的基本概念
4.1.1 景观结构
4.1.2 景观格局
4.1.3 景观格局的生态学意义
4.2 景观结构与格局的表征
4.2.1 景观异质性
4.2.2 景观粒度
4.2.3 景观多样性
4.2.4 景观连通性与破碎化
4.2.5 景观对比度与生态交错带
4.2.6 景观梯度格局与空间自相关
4.3 常见景观构型
4.3.1 连续表面格局
4.3.2 类型镶嵌格局
4.3.3 空间点格局
4.3.4 网络格局
参考文献
第5章 景观的生态流
5.1 景观生态流的主要媒介物和驱动力
5.1.1 景观生态流的主要媒介物
5.1.2 景观生态流的驱动力
5.2 景观中的能量流
5.2.1 能量的垂直传输
5.2.2 能量的水平传输——平流
5.2.3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热岛效应
5.3 景观中的物质流
5.3.1 物质流的形式与特征
5.3.2 景观的空间格局与物质流
5.3.3 景观中气流、水流和土流的调控
5.4 景观中的物种流
5.4.1 物种运动的形式与特征
5.4.2 景观的空间格局与物种运动
参考文献
第6章 景观功能与景观服务
6.1 景观功能类型
6.1.1 生产功能
6.1.2 调节功能
6.1.3 支持功能
6.1.4 文化功能
6.2 景观服务
6.2.1 景观服务的特点
6.2.2 景观服务类型
参考文献
第7章 景观动态
7.1 景观动态的概念
7.1.1 景观动态概念与内涵
7.1.2 景观动态变化的特点
7.1.3 景观动态变化表征
7.1.4 景观动态变化形式
7.2 景观动态变化的驱动因素
7.2.1 自然驱动因素
7.2.2 人文驱动因素
7.3 景观动态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
7.3.1 大气环境效应
7.3.2 土壤环境效应
7.3.3 水环境效应
7.3.4 生物多样性效应
7.3.5 生态系统服务效应
参考文献
第8章 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
8.1 景观的调查研究方法
8.1.1 景观野外调查与监测
8.1.2 “3S”技术在景观调查中的应用
8.2 尺度分析方法
8.2.1 尺度识别
8.2.2 尺度选择
8.2.3 尺度效应分析
8.3 景观指数方法
8.3.1 基于结构特征的景观指数
8.3.2 基于结构特征与生态过程的景观指数
8.4 空间分析方法
8.4.1 空间分析方法概述
8.4.2 常用的景观空间分析方法
8.4.3 景观空间统计分析
8.5 景观模型
8.5.1 景观模型概述
8.5.2 几种主要的景观模型
参考文献
第9章 景观生态学应用
9.1 景观生态评价
9.1.1 景观生态评价概述
9.1.2 景观生态评价的基本流程
9.1.3 常见景观生态评价类型
9.2 景观生态规划
9.2.1 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与内涵
9.2.2 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
9.2.3 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
9.2.4 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
9.2.5 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流程
9.2.6 景观生态规划案例
9.3 景观生态设计
9.3.1 景观生态设计概述
9.3.2 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9.3.3 景观生态设计案例
9.4 景观生态管理
9.4.1 景观生态管理的概念
9.4.2 景观生态管理的目标
9.4.3 景观生态管理的原则
9.4.4 景观生态管理的内容
9.4.5 景观生态管理的基本程序
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