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5-08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以下为《物流管理教程(第二版)(配有教学课件)》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格致出版社
  • 9787543224810
  • 1-1
  • 87732
  • 43155624-0
  • 平装
  • 16开
  • 2015-08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
  • F252.1
  • 经济学、管理学
  • 本科
内容简介
《区域经济学原理》一书提出了均质和非均质空间对立统一的观点,并合理吸收了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优秀研究成果,它从区位到区域形成作为理论框架构建的核心,并努力使用规范的经济学语言演绎了从区位到区域的路径和内在机理。此外,本书还初步构建了具有时空结合特征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型,特别是对区域经济循环发展规律的研究使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同时本书还结合中国实际,对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提出了要素适宜度概念,试图打破传统区域经济不平衡转向平衡发展的研究范式,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

目录
第1章 导论 第2章 均质与非均质空间分析 2.1 空间问题与经济学 2.2 均质与非均质空间的含义 2.3 传统空间分析路径的特征与局限 2.4 经济空间——均质与非均质的对立统一 第3章 要素禀赋与经济空间 3.1 斯密的要素禀赋观 3.2 要素和要素禀赋 3.3 要素禀赋与空间分析 第4章 区位 4.1 区位与区位理论 4.2 基于要素禀赋的区位内涵和特征 4.3 要素禀赋与区位变迁 4.4 区位差异与区位主体偏好 第5章 区位选择与聚集经济 5.1 区位选择到聚集经济的演绎分析是区域经济学的重要微观基础 5.2 均质空间下从区位选择到聚集经济实现的路径 5.3 聚集经济的微观机理——一个非均质空间下的区位选择假说 第6章 聚集经济、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 6.1 经济功能区 6.2 要素禀赋、聚集与经济功能区 6.3 经济区域形成 6.4 经济功能区裂变与经济区域空间结构演进 6.5 经济区域特征及其边界 第7章 经济区域形成理论的实证分析——以中国特殊经济区为例 7.1 中国特殊经济区的内涵 7.2 中国经济特区的演进过程 7.3 中国特殊经济区形成与演变的理论分析 第8章 区域经济发展 8.1 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与本质 8.2 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与动力机制 8.3 区域经济发展模型 8.4 区域经济发展的循环规律 第9章 区域经济不平衡与协调发展 9.1 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概念、特征与衡量 9.2 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内在动因 9.3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理论的窘境与思考 9.4 要素适宜度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10章 要素适宜度与主体功能区 10.1 主体功能区 10.2 要素适宜度与主体功能区演进机制 10.3 要素适宜度与主体功能区协调制度 第11章 区域主体与空间经济自组织 11.1 区域主体及其特征 11.2 区位主体与区域主体 11.3 区域主体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基于厂商和居民的分析 11.4 空间经济自组织诱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12章 区域主体与空间经济自组织 12.1 福利型地方政府与空间经济自组织 12.2 经济人地方政府与空间经济自组织 12.3 双目标地方政府与空间经济自组织 第13章 区域经济政策 13.1 区域经济政策概述 13.2 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与分类 13.3 区域经济政策效应与评价 13.4 中国的区域经济政策 第14章 区域协调组织与区域治理 14.1 区域经济政策与区域经济组织 14.2 区域治理 14.3 区域治理系统要件 14.4 区域治理的运行分析 14.5 发达国家区域治理的制度框架 第15章 中国的区域治理分析 15.1 中国区域经济合作实践 15.2 中国区域治理的特色和模式 15.3 中国区域治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15.4 完善中国区域治理模式的思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