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04-12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158847
  • 1版
  • 75825
  • 60254355-5
  • 平装
  • 异16开
  • 2004-12
  • 350
  • 300
  • 哲学
  • 哲学
  • B0-0
  • 思政教育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作者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及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规律,力图在当代实践和科学的基础上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包括哲学及其历史演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基本特征、物质与世界、实践与世界、社会与实践、个人与社会、联系与发展、社会发展的过程及其特殊性、辩证思维的方法及其特征、真理与价值、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等内容;吸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的建构上有较大突破,既以高等师范院校政治、法律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为使用对象,又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并可作为高等学校哲学专业的教材、“两课”教学和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参考书。 
Baidu
目录

 第一章 哲学及其历史演变
  一、总体性、批判性和反思性的认识
  二、反映、塑造和引导时代精神
  三、人类存在矛盾性的理论抽象。哲学的阶级性和民族性
  四、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表现形式
  五、哲学的基本派别和主要派别
  六、哲学的历史演变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基本特征
  一、时代课题的哲学解答
  二、马克思创立“新唯物主义”的历史进程
  三、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四、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现代化的一致性
  六、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辩证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七、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
 第三章 物质与世界
  一、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当代意义
  三、自在自然的物质性、先在性与人化自然的社会性、物质性
  四、人类社会形成的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五、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六、人类意识的产生和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七、意识的结构和自觉能动性。人类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八、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四章 实践与世界
  一、实践:人类能动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
  二、实践:人的存在方式。对象性活动是实践的本质特征
  三、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
  四、实践运行的内在机制。实践活动中的理论理性、实践理性和评价理性
  五、实践: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六、实践: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七、实践的世界观意义。实践是现实世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五章 社会与实践
  一、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社会结构:交往关系的制度化
  三、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力标志着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
  四、阶级: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
  五、社会的政治结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六、社会的文化结构。文化的社会功能
  七、不断自我更新的社会有机体。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维系着社会机体的存在和发展
 第六章 个人与社会
  一、“有生命的个人”与“社会的个人”。“个人是社会存在物”  
  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及其关系
  四、“社会生产人”与“人生产社会”。人是历史的“剧中人”和“剧作者”  
 第七章 联系与发展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与系统联系。物和物的关系和“为我而存在的关系”  
  二、世界的永恒发展及其规律性。规律的客观性及其对人的活动的制约性、规定性
  三、反映联系与发展相统一的决定论原则
  四、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与当代科学中的突变理论
  五、对立统一规律: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六、否定之否定规律
  七、辩证法的实践原型及其理论抽象
 第八章 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特殊性
  一、客观过程的两种形式及其区别。社会发展规律形成并实现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标准”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机制
  五、阶级斗争: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的直接体现。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历史中的作用
  六、历史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考察历史创造者和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
  七、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和选择性。交往与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第九章 认识发生的过程及其规律
  一、人类认识的发生及其基础
  二、重演:认识的个体发生与种系发生的本质关系
  三、认识: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四、反映、选择、建构
  五、语言、符号与认识。语言是“思维本身的要素”  
  六、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感性具体、抽象规定、思维具体
  八、从理性认识到实践。实践理念的形成及其作用
 第十章 辩证思维的方法及特征
  一、客观辩证法、实践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辩证法
  二、辩证思维与知性思维
  三、辩证思维的基本形式。假说是辩证思维的基本形式
  四、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五、当代科学思维方法及其与辩证思维方法的关系
 第十一章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及其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在实践中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真理的客观有效性与人的生存实践
  三、价值的客观性与主体性。“物为人而存在”  
  四、价值与评价。评价的合理性
  五、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人类活动的基本原则
 第十二章 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
  一、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人类存在的本原性结构
  二、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变及其深刻意义
  三、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人的依赖性、人的独立性和人的自由个性
  四、人的异化及其扬弃。从片面的人到全面的人
  五、共产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时间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