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9787516129449
- 74287
- 2014-08
- I207.23
内容简介
李世忠著的《北宋词政治抒情研究》一书从北宋“党争”政治生态角度切入,分七章探讨北宋词政治抒情问题。第一章论北宋词政治抒情的文学传统与时代背景。第二至第四章,依据北宋词政治抒情的起步、鼎盛与衰落等三个阶段,阐述其抒情内容。第五至第六章,讨论了北宋词政治抒情的艺术实现与后代影响问题。最后一章,就北宋词政治抒情的作品个案展开论述,主要讨论了苏轼、黄庭坚等人14首词作创作的背景、抒情主旨等问题。全书采用宏观与微观结合,考证与辨析融通的研究思路,以文本解读为基础,通过词、诗、文、史互证,第一次对北宋词政治抒情的传统继承、时代背景、抒情内容、发展阶段、艺术手段、后代影响及经典作品主题辨析等问题,进行了全景式扫描与探讨,拓开了宋词研究的新领域。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
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北宋词政治抒情的文学传统与时代背景
第一节 北宋词政治抒情的文学传统
第二节 北宋词政治抒情的时代背景
第三节 北宋文人的坎坷仕途
第四节 词人政治沉浮与“以诗为词”观念之形成
第二章 北宋词政治抒情的发展期
第一节 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的政治抒情
第二节 升平时代的歌者:柳永
第三章 北宋词政治抒情的兴盛期
第一节 苏轼词的政治抒情
第二节 秦观词的政治抒情
第三节 黄庭坚词的政治抒情
第四节 晁补之、陈师道词的政治抒情
第五节 王安石、舒直词的政治抒情
第六节 贺铸词的政治抒情
第四章 北宋词政治抒情的衰微期
第一节 党禁视阈下的清真词
第二节 徽宗朝词人的政治谀颂词
第五章 北宋词政治抒情的艺术特点
第一节 抒情题材的多样化
第二节 政治抒情意象类型化:以“长安”、“春归”意象为例
第三节 几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
第六章 北宋词政治抒情对南宋及金代词人的影响
第一节 北宋词政治抒情对南宋词人的影响:以姜夔为例
第二节 北宋词政治抒情在金代词人中的影响:以金代词人对苏轼的接受为例
第七章 北宋词政治抒情作品个案考察
第一节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考论
第二节 苏轼徐州作《浣溪沙》五首考论
第三节 苏轼《渔父》四首考论
第四节 苏轼《蝶恋花·春景》考论
第五节 黄庭坚、黄大临三首《青玉案》词考论
参考文献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
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北宋词政治抒情的文学传统与时代背景
第一节 北宋词政治抒情的文学传统
第二节 北宋词政治抒情的时代背景
第三节 北宋文人的坎坷仕途
第四节 词人政治沉浮与“以诗为词”观念之形成
第二章 北宋词政治抒情的发展期
第一节 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的政治抒情
第二节 升平时代的歌者:柳永
第三章 北宋词政治抒情的兴盛期
第一节 苏轼词的政治抒情
第二节 秦观词的政治抒情
第三节 黄庭坚词的政治抒情
第四节 晁补之、陈师道词的政治抒情
第五节 王安石、舒直词的政治抒情
第六节 贺铸词的政治抒情
第四章 北宋词政治抒情的衰微期
第一节 党禁视阈下的清真词
第二节 徽宗朝词人的政治谀颂词
第五章 北宋词政治抒情的艺术特点
第一节 抒情题材的多样化
第二节 政治抒情意象类型化:以“长安”、“春归”意象为例
第三节 几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
第六章 北宋词政治抒情对南宋及金代词人的影响
第一节 北宋词政治抒情对南宋词人的影响:以姜夔为例
第二节 北宋词政治抒情在金代词人中的影响:以金代词人对苏轼的接受为例
第七章 北宋词政治抒情作品个案考察
第一节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考论
第二节 苏轼徐州作《浣溪沙》五首考论
第三节 苏轼《渔父》四首考论
第四节 苏轼《蝶恋花·春景》考论
第五节 黄庭坚、黄大临三首《青玉案》词考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