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农村扫盲教育研究 / 社会发展与教育变革丛书
¥55.00定价
作者: 马云 主编:黄书光
出版时间:2014-10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9787544453257
- 73674
- 2014-10
- G722
内容简介
马云所著的《新中国农村扫盲教育研究》以扫盲组织、扫盲教材、扫盲内容、扫盲形式、扫盲师资等问题为主线,从乡村社会控制视角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扫盲教育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同时采用文献资料、档案资料和口述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展现基层扫盲工作的具体场景,并运用成人学习动机理论,探析特定时期农民不同的学习心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时期农村扫盲教育的横向比较、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扫盲教育的纵向比较,力求深层次解读我国农村扫盲教育的发生生态,系统分析和总结扫盲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期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村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新中国农村扫盲教育的历史轨迹
第一节 继往开来与农村扫盲教育的健康起步(1949—1957)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扫盲教育的缘起
二、农村扫盲教育的健康起步
第二节 “政治挂帅”与扫盲教育的“亚健康”发展(1958—1965)
一、“大跃进”与“扫盲运动大跃进”
二、挫顿后的调整与扫盲教育的缓慢恢复
第三节 意识形态极端化与扫盲教育的“折戟沉沙”(1966—1976)
一、人为之灾与扫盲教育的近乎停滞
二、努力抗争与夹缝中的坚守
第四节 经济重心确立与扫盲教育的“梅开二度”(1977—1992)
一、扫盲教育正规化、制度化道路的回归及发展
二、经济建设中的扫盲观
第五节 非均衡理念和扫盲教育发展的“表”与“里”(1993—2007)
一、“两基”齐驱与扫盲制度的继续调整
二、划片推进与扫盲依次攻坚
三、“双向导”旨趣与扫盲教育的“东西”理路
第二章 重建与变迁:农村社会控制与扫盲组织的关系
第一节 农村社会强势控制与扫盲教育组织的趋同化(1949—1957)
一、强势“软”“硬”控制与国家权力的逐渐下渗
二、农村扫盲组织“枝繁叶茂”
第二节 农村社会控制偏差与扫盲教育组织的沉浮(1958—1965)
一、社会控制过度与教育权力的困顿
二、扫盲组织的沉浮
第三节 农村社会相对失范与扫盲教育组织的解构(1966—1976)
一、农村社会控制的相对失序与教育危机
二、扫盲组织形态及功能的解构
第四节 “文革”结束后农村社会控制的重建与扫盲教育组织的多维呈现(1977年后)
一、社会控制体系的重构与乡村秩序的重建
二、现代农村扫盲组织的“差序格局”
第三章 农村扫盲教育的范式转型:扫盲教育理念与教育内容
第一节 扫盲教育理念转变
第二节 扫盲教育内容及教材分析
一、扫盲教育内容解析
二、扫盲教材解读
第四章 农村扫盲教育的范式转型:形式、师资及农民学习心理
第一节 多样的扫盲学习形式
一、集中学习
二、分散学习
第二节 扫盲师资及教师教学心理
一、扫盲师资的选择与培养
二、扫盲教师心理剖析
第三节 学习心理与动机:农民学习心理解读
一、主动参与扫盲
二、被动参与扫盲
三、不愿参与扫盲
第五章 21世纪农村扫盲教育理念和发展路向的若干思考
第一节 新世纪农村扫盲教育理念的指向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扫盲教育的成效及局限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扫盲教育的经验及其对当前扫盲教育实践的启示
三、21世纪扫盲教育的新理念
第二节 扫盲教育发展路径的比较与整合
一、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扫盲教育发展的不同理路
二、扫盲教育发展路径的整合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新中国农村扫盲教育的历史轨迹
第一节 继往开来与农村扫盲教育的健康起步(1949—1957)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扫盲教育的缘起
二、农村扫盲教育的健康起步
第二节 “政治挂帅”与扫盲教育的“亚健康”发展(1958—1965)
一、“大跃进”与“扫盲运动大跃进”
二、挫顿后的调整与扫盲教育的缓慢恢复
第三节 意识形态极端化与扫盲教育的“折戟沉沙”(1966—1976)
一、人为之灾与扫盲教育的近乎停滞
二、努力抗争与夹缝中的坚守
第四节 经济重心确立与扫盲教育的“梅开二度”(1977—1992)
一、扫盲教育正规化、制度化道路的回归及发展
二、经济建设中的扫盲观
第五节 非均衡理念和扫盲教育发展的“表”与“里”(1993—2007)
一、“两基”齐驱与扫盲制度的继续调整
二、划片推进与扫盲依次攻坚
三、“双向导”旨趣与扫盲教育的“东西”理路
第二章 重建与变迁:农村社会控制与扫盲组织的关系
第一节 农村社会强势控制与扫盲教育组织的趋同化(1949—1957)
一、强势“软”“硬”控制与国家权力的逐渐下渗
二、农村扫盲组织“枝繁叶茂”
第二节 农村社会控制偏差与扫盲教育组织的沉浮(1958—1965)
一、社会控制过度与教育权力的困顿
二、扫盲组织的沉浮
第三节 农村社会相对失范与扫盲教育组织的解构(1966—1976)
一、农村社会控制的相对失序与教育危机
二、扫盲组织形态及功能的解构
第四节 “文革”结束后农村社会控制的重建与扫盲教育组织的多维呈现(1977年后)
一、社会控制体系的重构与乡村秩序的重建
二、现代农村扫盲组织的“差序格局”
第三章 农村扫盲教育的范式转型:扫盲教育理念与教育内容
第一节 扫盲教育理念转变
第二节 扫盲教育内容及教材分析
一、扫盲教育内容解析
二、扫盲教材解读
第四章 农村扫盲教育的范式转型:形式、师资及农民学习心理
第一节 多样的扫盲学习形式
一、集中学习
二、分散学习
第二节 扫盲师资及教师教学心理
一、扫盲师资的选择与培养
二、扫盲教师心理剖析
第三节 学习心理与动机:农民学习心理解读
一、主动参与扫盲
二、被动参与扫盲
三、不愿参与扫盲
第五章 21世纪农村扫盲教育理念和发展路向的若干思考
第一节 新世纪农村扫盲教育理念的指向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扫盲教育的成效及局限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扫盲教育的经验及其对当前扫盲教育实践的启示
三、21世纪扫盲教育的新理念
第二节 扫盲教育发展路径的比较与整合
一、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扫盲教育发展的不同理路
二、扫盲教育发展路径的整合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