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5-0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文化哲学十五讲(第二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9787301253892
  • 2版
  • 45103
  • 41171447-0
  • 平装
  • 16开
  • 2015-01
  • 260
  • 336
  • 哲学
  • 哲学
  • G02
  • 哲学、公共课
  • 本科 研究生(硕士、EMBA、MBA、MPA、博士)
作者简介
衣俊卿,1958年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7年获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中央编译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文化哲学研究。出版专著《实践派的探索和实践哲学的述评》《东欧的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历史与乌托邦》《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20世纪的文化批判》《现代化与文化阻滞力》《现代性的维度》等,译著《日常生活》《宗教与当代西方文化》《卢卡奇再评价》等,并发表学术论文二百多篇。自1992年以来,先后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金岳霖学术奖,连续5次获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先后6次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并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工程。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文化”显然是现代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文化哲学十五讲(第二版)》以这一热门范畴为研究对象,从哲学的高度和视角,系统地探讨了文化的生成与功能、构成与形态、文化模式、文化危机、文化转型、文化批判及中西文化对比等问题,几乎涉及所有前沿和热点的研究课题。论述提纲挈领又深入浅出,兼顾理论抽象与现实关注,为解决当代中国的文化冲突与焦虑,实现文化转型与重建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于相关问题多有创见。本次修订吸收了近几年的新成果,尤其注意增加了有关传统文化转型和全球化时代新文化精神的内容,更具现实意义。
目录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第一讲 多维视野中的文化
一 熟视无睹的“文化”
二 中外学者视野中的文化
三 文化:历史地凝结成的生存方式

第二讲 文化的生成与功能
一 植根于人的超越性和创造性的文化
二 作为人的类本质活动对象化的文化
三 作为人的价值与行为规范体系的文化
四 作为社会运行内在机理和图式的文化

第三讲 文化的构成与形态
一 透视文化形态的多重视角
二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
三 自在的文化与自觉的文化

第四讲 文化模式
一 共时态视野中的文化模式
二 历时态视野中的文化模式

第五讲 文化危机
一 文化失范与文化冲突
二 文化反省与文化批判

第六讲 文化转型
一 文化转型的内在机制
二 文化转型的途径和方式
三 文化转型与历史进步

第七讲 20世纪的文化焦虑
一 “轴心期”的历史精神和西方理性主义
二 “轴心期”的历史精神在20世纪的命运
三 文化的焦虑:对文化危机的自发反抗
四 文化的批判:对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

第八讲 理性文化批判的视界
一 存在主义的悲剧意识
二 现代历史哲学的文化批判意识
三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
四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批判思潮

第九讲 理性文化批判的主题
一 意识形态批判
二 技术理性批判
三 大众文化批判
四 性格结构与心理机制批判

第十讲 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重建
一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
二 许茨的日常生活世界理论
三 赫勒的日常生活人道化理论
四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

第十一讲 中西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一 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东西方文化
二 中国学者视野中的东西方文化
三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判断

第十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特征
一 成熟的农本社会与发达的日常生活世界
二 中国传统日常生活结构和图式的特征

第十三讲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冲突
一 社会转型期的文化状况
二 “文化热”与文化激进主义
三 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冲突

第十四讲 中国传统文化转型的机制
一 表层文化启蒙与深层文化启蒙
二 日常生活的批判与重建
三 中国传统日常生活批判与重建的基本思路

第十五讲 全球化时代的新文化精神
一 全球化的文化逻辑
二 中国新文化精神的价值定位
三 现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实践方略
主要参考书目
修订后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