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12-09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西方哲学史》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9787303147304
  • 1-1
  • 44529
  • 43152751-4
  • 16开
  • 2012-09
  • 256
  • 哲学
  • 哲学
  • B5
  • 专业课
  • 本科
内容简介
《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西方哲学史》主要内容包括: 早期希腊哲学、从智者派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晚期希腊和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等。
目录
第一章  早期希腊哲学
  第一节  伊奥尼亚学派
    一、泰勒斯的“水本原”说
    二、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说
    三、阿那克西米尼的“气本原”说
    四、赫拉克利特的素朴辩证法
  第二节  毕达哥拉斯学派
    一、“数本原”说
    二、“和谐”的观念
    三、灵魂学说
  第三节  爱利亚学派
    一、色诺芬尼的“理神论”
    二、巴门尼德论真理和意见的区分
    三、芝诺悖论
    四、麦里梭悖论
  第四节  原子论
    一、“四根”说和“种子”说
    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哲学
第二章  从智者派到柏拉图
  第一节  智者派及其相对主义
    一、普罗泰戈拉
    二、高尔吉亚
    三、智者的相对主义
  第二节  苏格拉底哲学
    一、德性即知识
    二、精神助产术
  第三节  柏拉图哲学
    一、理念论
    二、回忆说
    三、哲学与政治
    四、哲学与教育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哲学
  第一节  知识分类
  第二节  自然哲学
    一、四因说
    二、潜能与现实
    三、时空与运动
    四、灵魂与理智
  第三节  形而上学
    一、理念论批判
    二、实体论
    三、神学
  第四节  实践科学
    一、伦理学
    二、政治学
    三、自由与教育
第四章  晚期希腊和罗马哲学
  第一节  伊壁鸠鲁学派
    一、原子论的物理学
    二、感觉论的准则学
    三、快乐论的伦理学
  第二节  斯多亚学派
    一、逻辑学
    二、物质与自然
    三、感觉与认识
    四、幸福与人生
  第三节  怀疑派
    一、皮浪主义
    二、学园派怀疑主义
  第四节  罗马哲学
    一、卢克莱修
    二、罗马斯多亚学派
    三、普罗提诺
第五章  中世纪哲学
  第一节  教父哲学
    一、基督教概况
    二、教父哲学
    三、奥古斯丁
  第二节  早期经院哲学
    一、安瑟伦
    二、阿伯拉尔
    三、唯名论与唯实论的争论
  第三节  经院哲学的系统化
    一、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影响
    二、托马斯·阿奎那
  第四节  英国经院哲学
    一、罗吉尔·培根
    二、邓斯·司各脱
    三、威廉·奥康
第六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
  第一节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第二节  主体性的觉醒
  第三节  自然的发现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第四节  宗教改革与社会政治思想
    一、宗教改革
    二、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宗教哲学
    三、尼可罗·马基雅维利
    四、托马斯·莫尔
  第五节  近代哲学的序幕
    一、库萨的尼古拉
    二、布鲁诺
    三、蒙田与怀疑论思潮
    四、弗兰西斯·培根
第七章  唯理论哲学
  第一节  笛卡尔
    一、方法论与认识论
    二、我思与形而上学
    三、机械论“物理学”
  第二节  斯宾诺莎
    一、方法与实体学说
    二、认识论
    三、伦理学与政治哲学
  第三节  莱布尼茨
    一、实体与单子
    二、世界与上帝
    三、认识与真理
    四、意志与圆满
第八章  经验主义哲学
  第一节  霍布斯
  第二节  洛克
    一、观念理论与天赋观念批判
    二、物体理论与性质理论
    三、“实体”观念
    四、政治思想
  第三节  巴克莱
    一、“存在就是被感知和感知”
    二、批判抽象观念
  第四节  休谟
    一、经验主义的方法
    二、因果关系与温和的怀疑论
    三、休谟的道德理论
    四、宗教怀疑论
第九章  18世纪法国哲学
  第一节  伏尔泰
    一、自然神论
    二、经验论
    三、社会政治思想
  第二节  孟德斯鸠
    一、法的精神
    二、政体的原则
    三、三权分立学说
    四、地理环境的作用
  第三节  百科全书派
    一、拉美特利
    二、爱尔维修
    三、狄德罗
    四、霍尔巴赫
  第四节  卢梭
    一、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发展
    二、社会契约论
    三、教育观
第十章  康德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开端
  第一节  形而上学的使命
    一、前批判时期的思想
    二、康德哲学面对的问题
    三、批判哲学的基本精神
  第二节  纯粹理性批判
    一、纯粹理性批判的方法论基础
    二、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三、构建知识的逻辑基础
    四、理性的功能
    五、理性的自由
  第三节    实践理性批判与道德形而上学
    一、实践理性批判的纬度与特点
    二、善良意志与责任
    三、道德律令与定言命令
    四、自律与目的王国
    五、实现至善的可能性
  第四节  判断力批判
    一、沟通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中介
    二、审美判断力批判
    三、目的论判断力批判
  第五节  历史理性批判与教育思想
    一、为启蒙精神辩护
    二、关于未来的历史观
    三、自由与历史进步
    四、教育与成人
第十一章  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从席勒到费尔巴哈
  第一节  德国浪漫主义与审美教育
    一、德国浪漫主义思潮
    二、席勒的美学与教育观
  第二节  费希特的知识学
    一、知识学诸原理
    二、法权哲学与伦理思想
    三、人的使命与学者的使命
  第三节  谢林的先验哲学
    一、先验哲学
    二、同一哲学
    三、天启哲学
  第四节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
    一、黑格尔哲学的体系
    二、真理是过程和全体
    三、实体即主体
    四、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五、理性主宰世界历史
    六、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第五节  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和费尔巴哈哲学
    一、黑格尔学派的解体
    二、费尔巴哈哲学
后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