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15-08

出版社: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与实践缘起》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 9787565215896
  • 36249
  • 2015-08
  • D616
内容简介

  由张龙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与实践缘起》的基本逻辑结构在于:第一,首先在理论原点上,认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思想,尤其是其中的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理论,从纯理论逻辑推理的角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整个中国的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都是围绕在像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展开。第二,列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深入思考并初步实践了在贫穷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尝试。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已经涉及了贫穷落后国家如何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深刻问题,这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之二。第三,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进行了深刻的思索,与其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联系,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这一伟大的理论创新经过了革命边区、抗日根据地及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验证。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这一伟大的理论与实践和伟大的新经济政策及其实践一样,都没能破解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悖论,在思维方式和实践模式中都陷入了片面性,导致这两种伟大的理论创新都在短期内夭折。但这种伟大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从自我验证的角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实践缘起。第四,曲折发展的岁月与十年“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逆向探索,“物极必反”在这里得到了充分显现。无论是这一过程中的正向经验积累,还是反向教训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实践缘起之二。第五,从传统意义上讲,现代社会主义由于特殊的历史时空和现实条件,不能缺少资本主义这个物质基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更是从对象性的角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调整和改革提供了参照。第六,在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和实践缘起的基础之上,本书回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历程,解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综合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肯定性成果的基础之上达到了中观正见的理性高度,通过贯彻“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理念,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境界。

目录
第一章 东方社会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之一
 第一节 马克思提出东方社会理论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东方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第二章 新经济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之二
 第一节 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
 第三节 新经济政策的理论意义与现实启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缘起之一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确立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内涵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内在逻辑
第四章 曲折发展与“文化大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缘起之二
 第一节 曲折发展与“文化大革命”时期取得的宝贵成果
 第二节 曲折发展与“文化大革命”时期取得的基本经验
 第三节 曲折发展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惨痛教训
第五章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借鉴
 第一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积极新生因素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痼疾尚未根除
 第三节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给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基本内涵
 第一节 邓小平独特的理论素质和理论勇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前提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