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 #

出版时间:2015-09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分子生态学》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432534
  • 1版
  • 35926
  • 46254418-0
  • 平装
  • 16开
  • 2015-09
  • 550
  • 348
  • 理学
  • 生态学
  • Q145
  • 生态、环境、地学类
  • 本科 研究生及以上
作者简介

戎  俊  2007年获复旦大学生态学博士学位。现为南昌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流域生态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分子生态学研究,致力于重要作物及其野生近缘种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

 

杨小强  2013年获南昌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现为南昌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流域生态学研究所实验员。主要从事分子生态学研究。

 

耿宇鹏  2006年获复旦大学生态学博士学位。现为云南大学副教授、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生态学、进化生态学。

 

宋志平  2001年获武汉大学植物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学、分子生态学。

 

卢宝荣  1993年获瑞典农业科学大学遗传育种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生态学、进化生物学。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分子生态学主要应用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态学问题,致力于探讨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分子遗传学原理,是生态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本书的第一版是介绍分子生态学的经典教材,为国内外高校所广泛采用。在此基础上,第二版总结了分子生态学各领域的最新进展,特别增加了对生态基因组学的介绍。本书深入浅出,在阐述相关基础理论的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最新研究案例。在每一章的最后,附有丰富的推荐阅读文献,方便读者自学。作者还制作了有针对性的在线学习资源,使读者可以练习使用书中介绍的遗传学软件和程序,对基于实例的数据集进行分析。

本书适合作为《分子生态学》课程教材,并可供生态学、遗传学、进化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参考。

目录

 前辅文
 第1章 分子遗传学在生态学中的应用
  1.1 什么是分子生态学?
  1.2 分子生态学的产生
   1.2.1 等位酶蛋白
   1.2.2 等位酶遗传标记
  1.3 无限的数据源
   1.3.1 突变与重组
   1.3.2 遗传变异是适应性的吗?
   1.3.3 聚合酶链式反应
    1.3.3.1 引物
    1.3.3.2 DNA 的来源
   1.3.4 获取PCR 数据
    1.3.4.1 DNA 测序
    1.3.4.2 第二代测序
    1.3.4.3 第三代测序
   1.3.5 定量PCR
  1.4 概述
  1.5 本章小结
  1.6 有用的网站及软件
  1.7 推荐阅读
  1.8 复习题
 第2章 分子标记在生态学中的应用
  2.1 了解分子标记
  2.2 遗传方式
   2.2.1 细胞核与细胞器
    2.2.1.1 动物线粒体DNA
    2.2.1.2 植物线粒体DNA
    2.2.1.3 包括叶绿体在内的质体DNA
   2.2.2 单倍染色体
   2.2.3 杂种鉴定
   2.2.4 单亲标记:需要注意的地方
  2.3 分子标记
   2.3.1 共显性标记
    2.3.1.1 等位酶
    2.3.1.2 RFLP
    2.3.1.3 DNA 序列
    2.3.1.4 SNP
    2.3.1.5 微卫星
   2.3.2 显性标记
    2.3.2.1 RAPD
    2.3.2.2 AFLP
  2.4 概述
  2.5 本章小结
  2.6 有用的网站及软件
  2.7 推荐阅读
  2.8 在线学习资源
  2.9 复习题
 第3章 单种群遗传分析
  3.1 为什么要研究单个种群?
   3.1.1 什么是种群?
  3.2 遗传多样性的量化
   3.2.1 哈迪-温伯格平衡
   3.2.2 遗传多样性的估计
   3.2.3 单倍体多样性
   3.2.4 标记的选择
  3.3 什么因素影响遗传多样性?
   3.3.1 遗传漂变
   3.3.2 什么是有效种群大小?
   3.3.3 量化实际种群大小
   3.3.4 量化有效种群大小
    3.3.4.1 单样本估计
    3.3.4.2 时序法
   3.3.5 影响Ne的种群特征
    3.3.5.1 性比
    3.3.5.2 繁殖成功率的变异
    3.3.5.3 种群大小的波动
   3.3.6 Ne、遗传漂变和遗传多样性
   3.3.7 种群瓶颈
   3.3.8 奠基者效应和入侵物种
   3.3.9 自然选择
   3.3.10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3.3.11 繁殖
    3.3.11.1 近交
    3.3.11.2 多倍体
  3.4 概述
  3.5 本章小结
  3.6 有用的网站及软件
  3.7 推荐阅读
  3.8 在线学习资源
  3.9 复习题
 第4章 多种群遗传分析
  4.1 为什么要研究多个种群?
  4.2 量化种群的分化
   4.2.1 遗传距离
   4.2.2 F-统计量
   4.2.3 对FST的解释
   4.2.4 种群的非先验识别
  4.3 量化基因流
   4.3.1 直接法
   4.3.2 间接法
   4.3.3 分配检验
  4.4 什么会影响基因流?
   4.4.1 传播的障碍
   4.4.2 景观遗传学
   4.4.3 集合种群
   4.4.4 种间相互作用
   4.4.5 杂交
  4.5 种群分化: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
   4.5.1 基因流与遗传漂变
   4.5.2 基因流与局域适应
    4.5.2.1 漂变与选择
    4.5.2.2 分子进化格局
    4.5.2.3 不一致的遗传分化
    4.5.2.4 等位基因频率的渐变群变异:FST对QST
  4.6 概述
  4.7 本章小结
  4.8 有用的网站及软件
  4.9 推荐阅读
  4.10 在线学习资源
  4.11 复习题
 第5章 重要生态性状的研究:生态基因组学、QTL 分析以及反向遗传学
  5.1 重要生态性状的研究
   5.1.1 cDNA 文库和ESTs
   5.1.2 微阵列
   5.1.3 微阵列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5.1.4 探针
   5.1.5 验证基因表达差异
   5.1.6 微阵列应用
    5.1.6.1 个体内变异
    5.1.6.2 物种间变异
    5.1.6.3 序列差异
    5.1.6.4 基因表达差异
   5.1.7 微阵列与微生物群落生态学
   5.1.8 微生物的功能
   5.1.9 微阵列与基因分型
  5.2 连接基因型与表型
   5.2.1 反向遗传学
  5.3 QTL 分析
   5.3.1 连锁作图
   5.3.2 QTL 定位
   5.3.3 重要生态性状的QTL 定位
  5.4 概述
  5.5 本章小结
  5.6 有用的网站及软件
  5.7 推荐阅读
  5.8 复习题
 第6章 谱系地理学
  6.1 什么是谱系地理学?
  6.2 谱系地理学中的分子标记
   6.2.1 细胞器与细胞核标记
   6.2.2 重复与非重复标记
   6.2.3 中性与适应性标记
  6.3 分子钟
  6.4 二叉树
  6.5 溯祖理论
   6.5.1 溯祖理论的应用
  6.6 网络
  6.7 嵌套分支谱系地理分析和统计谱系地理学
  6.8 遗传谱系的分布
   6.8.1 细分的种群
   6.8.2 传播和地理隔离
  6.9 比较谱系地理学
   6.9.1 区域一致性
   6.9.2 大陆一致性
    6.9.2.1 欧洲冰期后生物的重拓殖路线
   6.9.3 传播与入侵物种
  6.10 物种间等位基因共享
   6.10.1 谱系分选
   6.10.2 杂交带
  6.11 概述
  6.12 本章小结
  6.13 有用的网站及软件
  6.14 推荐阅读
  6.15 在线学习资源
  6.16 复习题
 第7章 行为生态学
  7.1 为什么使用分子去研究行为?
  7.2 交配系统
   7.2.1 亲本分析
   7.2.2 偶外受精
    7.2.2.1 哪些个体进行偶外受精?
    7.2.2.2 环境会影响偶外受精吗?
    7.2.2.3 配偶选择
    7.2.2.4 交配后的配偶选择
   7.2.3 社会性繁殖
   7.2.4 社会性昆虫
  7.3 操控性比
   7.3.1 性比矛盾
  7.4 有性别偏向的传播
   7.4.1 核及线粒体标记
   7.4.2 亲缘关系
   7.4.3 FST值
   7.4.4 分配检验
   7.4.5 空间自相关
   7.4.6 一致的结果
  7.5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
   7.5.1 鉴别被捕食者
   7.5.2 捕食与保护
  7.6 概述
  7.7 本章小结
  7.8 有用的网站及软件
  7.9 推荐阅读
  7.10 在线学习资源
  7.11 复习题
 第8章 保护遗传学
  8.1 生物保护的必要性
  8.2 分类学
   8.2.1 物种的概念
   8.2.2 DNA 条形码
   8.2.3 亚种
   8.2.4 保护单元
   8.2.5 杂种
  8.3 种群大小、遗传多样性和近交
   8.3.1 近交衰退
   8.3.2 杂合度与适合度的相关性
   8.3.3 自体受精
   8.3.4 避免近交
   8.3.5 远交衰退
  8.4 迁移
   8.4.1 遗传拯救
   8.4.2 源种群
   8.4.3 恢复遗传学
  8.5 人工繁殖
   8.5.1 最大化遗传多样性
   8.5.2 人工繁殖种群的近交和远交
  8.6 遗传多样性库
  8.7 概述
  8.8 本章小结
  8.9 有用的网站及软件
  8.10 推荐阅读
  8.11 在线学习资源
  8.12 复习题
 术语表
 复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