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防工业出版社
- 9787118095647
- 31076
- 2014-07
- H059
内容简介
由穆凤良编著的《翻译的共性与个性》主要有三部分内容:绪论、第一至五章为本论和第六至八章为实践。绪论和本论看似专攻译理,繁杂宏大,其实,文理都在五行中,思想激活方显灵。六至八章融汇了理、工、人、文,适用于任何英语学习者。本书不为学术专一,乐见别有洞天:纵向由古至今挖掘译史深入浅出,文史哲胸有成竹;横向由东到西文本对比考证发微,真善美尽收眼底。因此,本书首先面向译界同仁、同学,但不仅局限为翻译专业使用,乐于跨界的读者也不妨一试。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缘起
一、研究动机
二、预期目标
三、理论架构
第二节 关键词界定
第三节 本书的基本思路与章节简介
一、研究命题
二、研究方法
三、章 节简介
第一章 文献探讨
第一节 “翻译操控论”的由来
第二节 “改写”的诱因
一、因素作用研究
二、改写论
第三节 操控学派的盟友:文化派和后殖民主义
一、苏珊 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
二、劳伦斯 韦努蒂的后殖民主义的文化政治观
第四节 “信、达、雅”
一、译事三难“信、达、雅”
二、文质相争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意识形态与翻译
第一节 意识形态界定
一、意识形态的定义
二、意识形态的提出及其普遍性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与翻译
一、无意识与目的性
二、动态性与翻译选择
三、翻译中意识形态的意义、作用和渗透方式
第三节 意识形态的普遍性与泛意识形态的误区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严复“信、达、雅”的意识形态意义
第一节 《天演论》的翻译与“信、达、雅”的操控
一、翻译选择
二、操控翻译过程
三、在系统论的框架中解读“信、达、雅”的意义
第二节 《群己权界论》翻译中的意识形态作用
一、从王朝语境说起
二、中庸立场
三、自我表白
四、张扬意识形态
第三节 借壳生蛋的《政治讲义》
一、严复《政治讲义》的背景
二、借壳生蛋与引进政治学
三、逆向思维
四、《政治讲义》的定性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鲁迅、严复和梁实秋的意识形态比较
第一节 鲁迅和严复的相似处
一、译经意识与人文关怀
二、翻译选择
第二节 鲁迅、严复、粱实秋:相异的观念
一、维护制度的严复和挑战制度的鲁迅
二、严复的实证主义和鲁迅的理想主义
三、鲁迅与梁实秋的意识形态论战
第三节 鲁迅与梁实秋的翻译论战
一、鲁迅和梁实秋翻译论战的核心问题
二、鲁、梁的“两条路”之争
三、鲁译、林译以及由此引起的梁实秋的困惑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翻译的共性、个性与批评
第一节 系统论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第二节 翻译的共性和个性
第三节 结论
第六章 阅读理解与可译性
第七章 英译汉实践
第八章 汉译英案例
参考文献
第一节 问题缘起
一、研究动机
二、预期目标
三、理论架构
第二节 关键词界定
第三节 本书的基本思路与章节简介
一、研究命题
二、研究方法
三、章 节简介
第一章 文献探讨
第一节 “翻译操控论”的由来
第二节 “改写”的诱因
一、因素作用研究
二、改写论
第三节 操控学派的盟友:文化派和后殖民主义
一、苏珊 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
二、劳伦斯 韦努蒂的后殖民主义的文化政治观
第四节 “信、达、雅”
一、译事三难“信、达、雅”
二、文质相争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意识形态与翻译
第一节 意识形态界定
一、意识形态的定义
二、意识形态的提出及其普遍性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与翻译
一、无意识与目的性
二、动态性与翻译选择
三、翻译中意识形态的意义、作用和渗透方式
第三节 意识形态的普遍性与泛意识形态的误区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严复“信、达、雅”的意识形态意义
第一节 《天演论》的翻译与“信、达、雅”的操控
一、翻译选择
二、操控翻译过程
三、在系统论的框架中解读“信、达、雅”的意义
第二节 《群己权界论》翻译中的意识形态作用
一、从王朝语境说起
二、中庸立场
三、自我表白
四、张扬意识形态
第三节 借壳生蛋的《政治讲义》
一、严复《政治讲义》的背景
二、借壳生蛋与引进政治学
三、逆向思维
四、《政治讲义》的定性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鲁迅、严复和梁实秋的意识形态比较
第一节 鲁迅和严复的相似处
一、译经意识与人文关怀
二、翻译选择
第二节 鲁迅、严复、粱实秋:相异的观念
一、维护制度的严复和挑战制度的鲁迅
二、严复的实证主义和鲁迅的理想主义
三、鲁迅与梁实秋的意识形态论战
第三节 鲁迅与梁实秋的翻译论战
一、鲁迅和梁实秋翻译论战的核心问题
二、鲁、梁的“两条路”之争
三、鲁译、林译以及由此引起的梁实秋的困惑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翻译的共性、个性与批评
第一节 系统论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第二节 翻译的共性和个性
第三节 结论
第六章 阅读理解与可译性
第七章 英译汉实践
第八章 汉译英案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