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 教师教育书系
¥32.00定价
作者: 张茂松
出版时间:2012-06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9787209061865
- 1-1
- 24106
- 43157435-9
- 平装
- 16开
- 2012-06
- 320
- 296
- 教育学
- 教育学
- G611
- 师范类
内容简介
《儿童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内容简介:儿童的品德发展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同时也是儿童个体知、情、意、行诸因素协调发展的过程。儿童的道德品质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种基本心理成分。这四种心理成分相互结合、相互作用,构成儿童品德发展的基本结构。儿童的品德发展,就是儿童在教育的影响下,在自己学习、生活的实践中,通过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不断的矛盾统一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儿童的品德发展需要学校的教育影响。因而,探讨儿童的品德发展问题,就必须合理探究儿童品德发展之于教育的双重影响:儿童品德发展的特质与规律对道德教育的决定性;道德教育对儿童品德发展的积极作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儿童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儿童品德发展理论
第二节 精神分析学派的道德发展理论
第三节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第四节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第二章 儿童品德发展的教育内涵
第一节 道德意识:道德教育的根本切入点
第二节 道德行为:道德教育的价值结构
第三节 精神自由:个体生命需求下的教育支点
第三章 道德教育的发展性使命
第一节 道德教育发展性使命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幼儿道德教育的发展性使命
第三节 小学道德教育的发展性使命
第四节 中学道德教育的发展性使命
第四章 以美为中心的审美道德教育
第一节 审美与道德的内在化境
第二节 以领悟美来领悟道德
第三节 美的途径即道德的途径:道德教育的视角
第四节 音乐美及其内在的道德教育价值
第五节 绘画美及其蕴涵的道德教育价值
第五章 以生活为中心的实践道德教育
第一节 道德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 学校德育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脱节
第三节 在儿童生活境遇中解决儿童道德困惑
第四节 构建生活化的道德教育序列
第六章 主体性哲学理念的道德教育课程观
第一节 主体性哲学理念:道德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 主体性哲学理念的内涵及其评介
第三节 以主体性哲学理念为指导的道德教育课程观的建构
第七章 以经典文献为中心的文化道德教育
第一节 乳婴儿的文化道德定向
第二节 在经典文化中发展儿童的品德
第三节 让名著塑造儿童的心灵
第八章 以社会行动为中心的活动道德教育
第一节 由“静”到“动”:道德教育过程观的转向
第二节 从“知”到“行”:活动道德教育的旨趣
第三节 由“旁观”到“实践”:活动道德教育的开展
第九章 网络文化视域下的道德教育
第一节 网络文化的意蕴和特性
第二节 网络文化存在的价值内涵
第三节 网络文化对我国中小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
第四节 变革网络文化视域下我国中小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路径
第一章 儿童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儿童品德发展理论
第二节 精神分析学派的道德发展理论
第三节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第四节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第二章 儿童品德发展的教育内涵
第一节 道德意识:道德教育的根本切入点
第二节 道德行为:道德教育的价值结构
第三节 精神自由:个体生命需求下的教育支点
第三章 道德教育的发展性使命
第一节 道德教育发展性使命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幼儿道德教育的发展性使命
第三节 小学道德教育的发展性使命
第四节 中学道德教育的发展性使命
第四章 以美为中心的审美道德教育
第一节 审美与道德的内在化境
第二节 以领悟美来领悟道德
第三节 美的途径即道德的途径:道德教育的视角
第四节 音乐美及其内在的道德教育价值
第五节 绘画美及其蕴涵的道德教育价值
第五章 以生活为中心的实践道德教育
第一节 道德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 学校德育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脱节
第三节 在儿童生活境遇中解决儿童道德困惑
第四节 构建生活化的道德教育序列
第六章 主体性哲学理念的道德教育课程观
第一节 主体性哲学理念:道德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 主体性哲学理念的内涵及其评介
第三节 以主体性哲学理念为指导的道德教育课程观的建构
第七章 以经典文献为中心的文化道德教育
第一节 乳婴儿的文化道德定向
第二节 在经典文化中发展儿童的品德
第三节 让名著塑造儿童的心灵
第八章 以社会行动为中心的活动道德教育
第一节 由“静”到“动”:道德教育过程观的转向
第二节 从“知”到“行”:活动道德教育的旨趣
第三节 由“旁观”到“实践”:活动道德教育的开展
第九章 网络文化视域下的道德教育
第一节 网络文化的意蕴和特性
第二节 网络文化存在的价值内涵
第三节 网络文化对我国中小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
第四节 变革网络文化视域下我国中小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