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22-11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儒家博爱论》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594454
  • 1
  • 458959
  • 60254295-3
  • 平装
  • 16开
  • 2022-11
  • 550
  • 544
  • 哲学
  • 哲学
  • 本科 研究生及以上
目录

 绪言:“博爱”的仁学
 上编
  第一章 博爱观念的起源与蕴涵
   第一节 博爱观念的萌发
    一、爱在惠民怀仁
    二、仁与爱的关联与博爱的语词
    三、爱的先人后己
    四、爱人与自爱
   第二节 爱的互惠性
    一、爱在传递与施惠
    二、亲、爱、仁之关联
    三、互惠与将心比心
   第三节 亲社会行为与爱心生成
    一、爱心生成的心理依据
    二、爱人、人爱与物爱
   第四节 “天下为公”与博爱的理念
    一、大同之道与选贤任德
    二、公平无私的博爱要求
   第五节 “爱物”的生态观
    一、由仁心而爱物
    二、取之有时,用之有节
  第二章 孔子之道与儒墨异同
   第一节 “孔子之道”与仁爱的差等
    一、爱的观念与孔子仁学的产生
    二、《论语》中的表述与“亲亲为大”之解
    三、孔墨之别与墨子“非儒”
   第二节 无父无君与禽兽的指责
    一、无父无君的历史现实
    二、“禽兽”概念辨析
    三、孟子的“兼所爱”与“一本”义
   第三节 兼爱、仁爱在诸子的混同
    一、杨朱、墨翟“学仁义”与荀子的爱与利合
    二、诸子的统合儒墨
  第三章 汉唐社会的博爱观念
   第一节 汉代政治的“博爱”诉求
    一、博爱观念对制度的价值塑造
    二、“威势成政”的要件与内核
    三、以孝治天下的先行
    四、“爱人为大”与“自爱”的贯通
    五、普爱无私与公天下
   第二节 博爱契合于社会治理
    一、顺乎情而至于德
    二、基于“家国同构”的凝聚力
    三、基于文化传统的惯性
    四、博爱观念的进一步诠释
  第四章 宋代理学的博爱论构建
   第一节 张载的“兼爱”与“民胞物与”
    一、张载“兼爱”的提出
    二、善以天下与爱人如己
   第二节 二程“一体”意下的仁道与博爱
    一、“一体”之仁与仁、爱之间
    二、仁者廓然大公
    三、仁的“偏言”与“专言”
   第三节 朱熹的“状仁”说及对爱的诠释
    一、“状仁之体”与公天下之爱
    二、“专言”与“偏言”的“相关说”
    三、朱熹与张栻的仁、爱之辩
    四、“为仁”与“为本”
    五、程颐师生及朱熹的“理一分殊”说
   第四节 张栻的仁说及仁与爱之辨
    一、“复其见天地之心”的解读
    二、爱之理与以公体仁
    三、“理一分殊”与“一本”义
    四、从程颐到朱熹、张栻的“休复下仁”解
   第五节 陆九渊仁说的内涵与特质
    一、仁义要济民之需和给民以利
    二、立足仁爱之心而惠民养民
  第五章 “天下一家”与“一体之仁”
   第一节 传统儒学的“一家”“一人”观
   第二节 宋儒对“天下一家”的解读
    一、从《礼运》到《太极图说》和《西铭》
    二、“天下一家”的殊途同归
   第三节 王阳明的“一体之仁”与亲民情怀
    一、“一体之仁”视域下的博爱论说
    二、“里面”仁理与仁义内外
    三、“千万人惟一心”的一家观
    四、附:湛甘泉的“家天下”说
  第六章 互助与“同善”的理念及实践
   第一节 生生之仁与杨东明的“同善”呼唤
    一、生意流行与“广仁”好义
    二、同善的实学
   第二节 “大身是谓同善”
    一、“善与人同”与天地一身
    二、生生之善与同善一家
   第三节 谭嗣同“仁学”的批判精神
    一、仁通平等的新解
    二、对“仁”名的正名
   第四节 互助与博爱——孙中山进化论的博爱精神
    一、进化论氛围中的人类互助原则
    二、革命与博爱相关联
    三、互助是人类进化的动力
  第七章 西学东渐与中西儒耶博爱观比较
   第一节 迎合儒学的基督教博爱
    一、以“合儒”为突破口和手段
    二、以仁爱释天主之爱
    三、philanthropy、fraternity与博爱的互译
   第二节 清末以降儒家博爱观的隐微
    一、维新派学人与基督教
    二、援西入中彰显博爱义
    三、儒家博爱观的隐而不显
   第三节 儒、耶博爱之辨析
    一、神爱与人爱
    二、爱人如己与行仁次第之差
    三、血亲在彼此爱的体系中的地位
    四、得进天堂与人间理想世界的构筑
 下编
  第八章 博爱观念的制度化展开
   第一节 博爱的制度诉求
    一、制度以治世
    二、制度是践行博爱的有效路径
   第二节 维护亲情的制度建构
    一、导民以孝
    二、仁孝的法律践行
    三、不孝入刑
   第三节 为政爱民的举措
    一、食货为先以养民
    二、矜恤老幼妇孺
    三、灾荒时期的救助举措
    四、连坐范围的缩小
    五、轻刑——五刑改革
  第九章 慈善公益的博爱实践
   第一节 以民为本是慈善行为的基石
    一、基于民本而养民教民
    二、慈善关怀是博爱的逻辑延伸
   第二节 乡绅主持下的民间慈善
    一、乡绅之治与地方社会
    二、管理地方的乡土之爱
   第三节 践行博施济众的乡绅慈善
    一、关怀生命的赈济救助
    二、为善乡里的康济公益
  第十章 民族文化交流与“天下归仁”
   第一节 华夷之辨及其文化交流
    一、华夷之辨
    二、华夏与夷狄的文化交流
   第二节 以修德为核心的儒家仁爱教化
    一、以德为怀
    二、仁政为一
   第三节 儒家仁爱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
    一、崇仁历义
    二、仁礼化民
   第四节 民族融合的文化纽带
  第十一章 儒学南传与壮族的博爱文化
   第一节 博爱观念影响下的壮族民风
    一、儒学南传与壮乡民风的转变
    二、儒学教育与壮民对仁学的接受
   第二节 壮族博爱思想的民族特点
    一、重实事实用
    二、强调公正平等
   第三节 壮族博爱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以仁孝为本
    二、怜民爱民
    三、仁政爱众
    四、以“仁爱”化“性恶”
  第十二章 汉藏一家亲与博爱利他
   第一节 儒家博爱观念在藏族社会的传播
    一、和亲安边与儒家博爱观念的传播
    二、茶马互市与儒家博爱观念的传播
   第二节 藏族社会吸纳儒家博爱观念的缘由
   第三节 儒家博爱观念在藏族文化中的价值呈现
    一、慈悲为怀,利乐众生
    二、写卷格言,仁爱劝善
    三、“十六净法”与道德习俗
    四、汉藏一家,互助互爱
  第十三章 儒家博爱观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以白族、彝族、傣族为中心
   第一节 史诗歌谣传说中同根同源的博爱情愫
   第二节 文化上的天然契合因素
   第三节 社会政治上的文化导向
   第四节 白族、彝族与傣族博爱思想的表述
    一、白族
    二、彝族
    三、傣族
   第五节 儒家博爱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总体影响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