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22-08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绿色建筑设计概论》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9787568060875
  • 1-1
  • 455842
  • 48258963-7
  • 16开
  • 2022-08
  • 建筑类、土木类
  • 本科
作者简介
宋德萱,1984年同济大学建筑系本科毕业, 1987年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设计与方法研究生毕业,建筑学硕士学位,1993年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技术科学博士毕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绿色节能建筑学术团队A岗责任教授、学术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绿色与节能建筑设计、建筑环境控制技术、绿建评估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曾多次赴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建筑学系作访问学者,多次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及欧洲国家考察讲学,在多项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主题报告,曾主持三项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科研课题、二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项省市级项目研究,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项目编号51778424,先后出版专著两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在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技术创新有丰富的科研积累与实践经验。主要社会学术兼职:中国建筑学会零能耗建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绿色与节能建筑专家。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本书从正确的绿色建筑定义开始,对绿色建筑的发展沿革进行全面总结,形成以绿色建筑的被动节能技术为导向的建筑太阳能一体化利用、建筑自然通风、建筑的遮阳设计与应用等设计与技术的基本知识、主要理论,并通过一系列绿色建筑案例分析,叙述完整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与技术路线。通过梳理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创新性的深入分析人的行为模式与绿色建筑之间的关系与影响,最后对城市设计的绿色城区进行全面论述、并对既有建筑的绿色更新与保护设计与技术等实际问题,进行充分研究,建立完整的绿色建筑科学体系。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绿色建筑概述 9
1.1.绿色建筑产生的时代背景 10
1.2.绿色建筑的提出 11
1.3.绿色建筑释义 11
1.4.绿色建筑的研究内容 12
1.4.1.绿色建筑理论研究体系 13
1.4.2.绿色建筑设计实践体系 13
1.4.3.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 14
1.5.绿色建筑的研究价值 15
1.6.我国绿色建筑实践作品 16
1.6.1.浙江省长兴县回龙山幼儿园 16
1.6.2.清华大学南区学生食堂 19
1.7.绿色建筑代表人物设计思想及作品简介 21
1.7.1.托马斯·赫尔佐格 21
1.7.2.杨经文 29
1.7.3.诺曼·福斯特 36
典型案例 44
知识归纳 49
独立思考 49
第二章 绿色建筑发展沿革 51
2.1绿色建筑的相近概念 52
2.2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 53
2.3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55
2.3.1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相关政策 55
2.3.2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56
2.3.3绿色建筑的相关激励和强制政策 60
2.3.4中国未来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 61
2.3.5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63
独立思考 64
第三章 太阳能应用与绿色建筑 65
3.1.被动式太阳能利用 66
3.1.1.概述 66
3.1.2.设计要点 66
3.2.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 71
3.2.1.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原理及分类 71
3.2.2.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 72
3.2.3.太阳能光伏发电效率影响因素 77
3.2.4.太阳能光伏构件与建筑结合方式 78
3.3.太阳能光热利用 83
3.3.1.太阳能光热系统原理及组成 83
3.3.2.太阳能光热系统分类 84
3.3.3.太阳能光热构件与建筑结合方式 87
3.4.太阳能综合利用 91
3.4.1.光伏光热系统 91
3.4.2.其它太阳能综合利用 92
知识归纳 93
独立思考 93
第四章 建筑自然通风与绿色建筑 95
4.1.风的基本知识 96
4.1.1风的分类 96
4.1.2描述风的特性 96
4.1.3风玫瑰图 96
4.1.4风压 97
4.2.自然通风基础 97
4.2.1.基本概念 97
4.2.2.基本方式 98
4.2.3.自然通风研究方法 99
4.3.室外自然通风 101
4.3.1.城市风环境 101
4.3.2.建筑群风环境 105
4.3.3.建筑单体风环境 106
4.4.室内自然通风 110
4.4.1.选用合适的平面剖面形态 110
4.4.2.洞口相对位置及面积 111
4.4.3.合理的门窗选用 114
4.4.4.合理的导风设计 115
4.4.5.合理的室内装修 116
4.4.6.高耸空间利用 117
4.4.7.屋顶通风间层 118
4.5.自然通风的被动节能途径 119
4.5.1.利用遮阳缓冲空间 119
4.5.2.利用内部冷巷 120
4.5.3.利用蓄热体腔体 120
4.5.4.利用地下空间 121
4.5.5.利用周边水体 122
4.5.6.利用植被蒸腾 123
典型例题 123
案例分析 124
知识归纳 126
独立思考 126
第五章 遮阳设计与绿色建筑 127
5.1遮阳历史演进 128
5.1.1国外遮阳历史演进 128
5.1.2国内遮阳历史演进 130
5.2遮阳设计 137
5.2.1遮阳的作用和效果 137
5.2.2按位置分类 139
5.2.3按可调性分类 142
5.2.4按安装方式和位置分类 145
5.2.5按材料划分 146
5.2.6按技术层次划分 147
5.2.7多功能遮阳 151
5.2.8选择遮阳的注意事项 152
5.3遮阳的发展趋势 152
5.3.1表皮化 152
5.3.2复合化 155
5.3.3智能化 161
5.3.4建筑遮阳一体化 165
5.4我国遮阳发展的现状问题 171
5.4.1推广范围小 171
5.4.2遮阳技术运用落后 172
5.4.3遮阳形式不合理 172
5.4.4遮阳材料单一 172
5.4.5遮阳与需求冲突 173
知识归纳 173
独立思考 173
第六章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175
6.1.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76
6.1.1.版本及更新内容 176
6.1.2.评估指标体系 177
6.1.3.评分权重及公式 183
6.1.4.评价得分与星级 184
6.1.5.评价流程和标识 185
6.1.6.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应用发展 188
6.1.7.绿色建筑案例 189
6.2.国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简介 190
6.2.1.美国LEED评估体系 191
6.2.2.英国BREEAM评估体系 196
6.2.3.日本CASBEE评估体系 200
独立思考 204
第七章 绿色建筑与人本需求 205
7.1.绿色建筑与人体环境舒适 207
7.1.1.声环境 208
7.1.2.光 210
7.1.3.热 212
7.2.绿色建筑与环境健康 216
7.2.1.空气环境 217
7.2.2.水 221
7.2.3.健康建筑评价标准 223
知识归纳 236
独立思考 236
第八章 绿色住区、城区和城市 237
8.1.绿色住区设计 238
8.1.1绿色住区的兴起与发展 238
8.1.2 绿色住区规划布局设计 240
8.1.3 太阳能与风能利用 246
8.1.4 住区环境绿化 250
8.1.5 绿色住区的噪声防治 252
8.2.绿色城区与城市设计 255
8.2.1 地段级的绿色城市设计 255
8.2.2 片区级的绿色城市设计 257
8.2.3 区域-城市级的绿色城市设计 262
8.2.4 绿色城市设计中不同要素的应对 266
案例分析 270
知识归纳 276
独立思考 277
第九章 建筑更新与绿色建筑 279
9.1建筑更新概况 280
9.1.1建筑更新的背景 280
9.1.2建筑更新的意义 281
9.1.3建筑更新的原则 283
9.2国内外既有建筑绿色更新的发展 284
9.2.1国内既有建筑绿色更新概况 284
9.2.2国外既有建筑绿色更新概况 288
9.2.3国内外建筑绿色更新的比较 292
9.3既有建筑绿色更新关键技术 292
9.3.1建筑类型 292
9.3.2既有建筑总体布局改造 293
9.3.3既有建筑围护结构性能更新 294
9.3.4既有建筑空间更新 301
9.3.5建筑设备系统更新 302
9.3.6可再生能源 303
典型例题 307
案例分析 307
知识归纳 309
独立思考 309
第十章 绿色建筑与生态修复 310
10.1.生态修复概念 311
10.1.1.生态修复提出的背景 311
10.1.2.生态修复的内涵 312
10.1.3.生态修复的定义 312
10.1.4.生态修复与绿色建筑的关系 313
10.2.生态修复与绿色建筑技术 313
10.2.1.环境提升技术 313
10.2.2.建筑节能技术 318
10.2.3.能源优化技术 320
10.2.4.资源再利用策略 322
典型例题 323
案例分析 323
知识归纳 326
独立思考 326
第十一章 绿色建筑与未来 328
11.1.建筑学的回归 329
11.2.绿色建筑技术与设计的深度融合——热景观 332
11.3.绿色建筑施工 339
11.4.绿色建筑新能源 345
11.5.绿色建筑的智能化设计与运行 348
知识归纳 353
独立思考 353
附录 355
参考文献 355
Baidu
map